close
?
然而,歷史總有驚人的相似之處,這場浩浩蕩蕩的海外並購熱潮不禁讓人想起瞭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的日本。當時的日本也將海外並購作為“走出去”的重要戰略手段,在海外掀起瞭一股並購狂潮,大量購進企業和不動產,但沒過幾年其中許多並購都黯然收場。前車之鑒,後事之師,中國企業的海外並購,尤其是航母式並購一定謹慎加理性。
?
日本從上世紀50年代就開始實施“出口立國”的經濟發展戰略,隨著經濟的穩步發展,日本的國際競爭力迅速提高。進入20世紀80年代後,日本出口規模迅速增大。在世界工業品的輸出總額中,日本從1960年的6%上升至1980年的14%;1985年,日本占17.9%,聯邦德國占17.1%,美國占15.3%,同年,日本貿易順差達492億美元。日本已成為世界第一大工業品輸出國,長期持續的貿易順差為日本積累瞭大量的外匯儲備,為大規模海外並購創造瞭條件。
?
貿易黑字的逐漸增大,加劇瞭日本與其他國傢的貿易摩擦。為瞭縮小美日之間貿易逆差,改善國際收支狀況,提振美國制造業,由美國牽頭,聯邦德國、法國、英國、日本、美台中滴雞精推薦國五國財長和央行行長於1985年9月在紐約廣場飯店召開會議,決定五國政府聯合幹預外匯市場,將非美元通貨對美元的匯率上調10%-20%,以解決美國巨額的貿易逆差問題。這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廣場協議”。
?
廣場協議簽訂後,五國政府紛紛對外匯市場進行瞭幹預,開始拋售美元,日元一路飆升。由於燕窩功效日元升值的乘數效應,以美元標準計算的國民經濟各項財富指標都將翻倍。日元升值的財富效應使得日本國民感到自己的錢包鼓瞭,收入增加瞭,投機情緒日盛。對內,國內物價全面上漲,一根“人間國寶”制作的竹制牙簽,甚至賣到瞭1萬美元(約合1989年的8.6萬人民幣),國內泡沫經濟在迅速膨脹;對外,日本在世界各地購置產業,掀起購買熱,是泡沫經濟在國外的表現。日本企業在國際資本市場的表現可以用財大氣粗來形容,過度膨脹的雄心讓日本人認為隻要比國內便宜就是合算的買賣,甚至上演過主動多付已談好的價錢購買大樓隻為打破單棟樓售價記錄這類令人匪夷所思的鬧劇。
?
當時日本企業“走出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是大洋彼岸的美國,在1985-1989年並購規模前20名的交易中,17宗都發生在美國。在日本人眼裡,美國的一切都那麼便宜,這場“購買美國”的熱潮中,一樁樁瘋狂的投資案不斷發生。三菱地所以13.4億美元收購美國國傢歷史地標洛克菲勒中心,索尼公司以34億美元的價格成功購買瞭美國娛樂業巨頭哥倫比亞影片公司,日本生命保險兼並瞭美國謝松裡曼兄弟公司,東京銀行收購瞭美國聯合銀行。此外,日本企業在美國洛杉磯、紐約、夏威夷等中心城市大量進行房地產投資,日本人掌握瞭洛杉磯鬧市區將近一半的房地產,促使當地的房地產價格大幅飆升。到80年代末,全美國10%的不動產已成為日本人的囊中之物。似乎“美國正在變成日本的第四十一個縣”。
?
日本人揮舞著大把美元在美國大肆購買,引起美國社會的極大反響,美國輿論驚呼這是經濟上的“珍珠港事件”。美國人甚至自嘲說:說不定什麼時候就會傳來消息,日本人買走瞭自由女神像。日本人陶醉在這場“購買美國”的運動中,自尊心也得到瞭極大的滿足。這場失去理性的瘋狂投資最終讓日本人自食其果,付出瞭慘痛的代價。
?
建成於1933年的洛克菲勒中心擁有19棟商業大樓,是全世界最大的私人擁有的建築群。1987年被美國政府定為“國傢歷史地標”,對美國人來講意義重大。然而,這個讓美國人引以為傲的美國資本發達的象征卻在1989年成瞭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
1989年,日本泡沫經濟的頂峰時期,日本三菱地所以13.4億美元“買走瞭美國人的靈魂”,收購瞭洛克菲勒中心的14棟辦公大樓。按照原定的收購計劃,三菱公司預測5年後,每平方英尺的租金將達到75美元,2000年將達到100美元。依照這一預測數據,這將會是一個非常好的投資項目。在日本人的思維模式裡,投資房地產隻漲不跌,增值潛力巨大,日本人滴雞精價格將這種樂觀情緒帶到瞭美國。
?
但是,事情遠沒有日本人想象的那兒童雞精麼簡單。不動產市場有很強的地域性,不是所有地方的房地產都像泡沫時期的日本那樣隻漲不跌。投資後由於美國經濟低迷,導致房地產的不景氣,實際租金隻有每平方英尺38-40美元,因此,三菱公司一直沒有盈利。此時日元又值持續升值階段,1995年達到頂峰,1美元兌換90日元,加上大額的匯兌損失,使得三菱地所的這個收購項目虧損額高達880億日元。1996年,三菱地所不得不宣告洛克菲勒中心項目破產,14棟建築賣出12棟,隻保留瞭2棟,美國人的精神象征得而復失。
?
跨界並購的索尼的教訓同樣讓人印象深刻。有著“經營之聖”美譽的索尼創始人盛田昭夫“一直都在夢想著擁有一傢好萊塢的電影廠”。1989年9月25日,索尼宣佈斥資34億美元,此外還采用16億美元貸款,收購美國哥倫比亞電影公司。哥倫比亞每股市價年初時是12美元,並購時為21美元,可索尼出價每股27美元,創下瞭日本當時規模最大的海外並購案。
?
制造業發傢的索尼進入一個自己一無所知的娛樂業是否為明智之舉呢?表面上看,通過收購哥倫比亞可以優勢互補,將索尼打造成集硬件生產和內容創作為一體的行業巨頭。但事後的經營管理狀況卻遠遠超出瞭索尼的預想。“日本人入侵好萊塢”引起瞭美國公眾的強烈反對。為瞭平息美國人的敵對情緒,索尼專門作出保證,電影公司將完全作為美國公司進行運作。索尼當時的做法就是高薪聘請美國人來管理公司,並且給予充分的自主權負責經營管理。索尼這種一味遷就不太稱職的管理團隊也使自己吃盡瞭苦頭。收購5年後,這筆交易給索尼造成瞭27億美元的虧損,一度成為日本歷史上虧損額度最高的企業。而索尼用瞭整整 15 年時間,才逐步消化這場並購案的後果,完成瞭在該產業內的整合。
?
隨著中國經濟的不斷壯大,企業“走出去”的步伐也正在加快。中國正掀起一股海外並購熱潮,中國企業的足跡已遍佈世界各地。前車之鑒,後事之師。曾經無限風光的日本海外並購的慘痛教訓不禁讓人擔心起中國企業海外並購的前途。從事後來看,80年代中後期日本海外並購案屢屢失敗的原因,可以歸結為財富過度膨脹後的盲目投資以及並購後的水土不服。
滴雞精哪裡買?
當前中國經濟正值轉型之際,我們需要並購加速資源優化配置,實現產業整合升級。中國企業經過瞭原始積累階段,我們需要並購讓企業做大做強。中國的發展離不開世界,中國的企業也應當走出國門,我們需要並購讓企業走向海外。隻是在“走出去”的過程中,中國企業應當吸取日本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泡沫收購的教訓:避免擺出“闊佬”姿態盲目收購,而是要註重標的資產的經濟效益,對收購中的各項風險進行把控;同時更應註重收購後的整合,既包括微觀層次企業自身各項因素也包括宏觀層次的各項非經濟因素。唯有如此,我們才能有理由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也將誕生一批具有競爭力影響力的超級跨國公司。
全站熱搜